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,權威,專業(yè),及時,全面,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!

  來源:資事堂

  自2021年初以來,消費股已經連續(xù)四年沒有明顯的“創(chuàng)富”效應。

  逐季退步的每股盈利和總體起伏向下的股價,構成了獨具“戴維斯雙殺”色彩的“魷魚游戲”。

  對于偏好消費股投資的部分私募機構而言,情況更加嚴峻。

  如果不能抓住極少數(shù)掙脫行業(yè)下行引力而爆發(fā)的公司——比如2024年上半年的泡泡瑪特和下半年的老鋪黃金——那么任何集中持倉的機構都很難逃過凈值被“雙殺”的命運。

  但就此大部分機構和投資者對消費股望而卻步時,一些敏銳的私募基金經理卻悄然提前布局。個別私募玩家甚至悄悄吃起了獨食······

  這是另一場“魷魚游戲”的開場么??

  01

  多數(shù)人不敢問津消費股

  恰如韓劇“魷魚游戲”中演繹的,當一個行業(yè)連續(xù)走背字幾年后,就很少有機構敢于“逆勢而入”了。

  以一家第三方信托機構發(fā)布的陽光私募倉位統(tǒng)計為例:截至2025年2月末,私募平均配置比例墊底的四大行業(yè)均與消費有關(下圖)。

  它們分別是:食品與主要用品零售,消費者服務、家庭與個人用品、零售業(yè)。

  與此同時,私募當下扎堆的行業(yè)主要是技術硬件與設備、資本貨物II、材料等,都是當下火熱的科技板塊。

  上述調查覆蓋上百家中國頭部私募,有相當?shù)臋嗤浴?/p>

私募圈,新一輪消費股“魷魚游戲”來了?  第1張

  另據廣發(fā)證券金融工程團隊統(tǒng)計,2025年2月份私募機構調研次數(shù)居于前十名的上市公司中,集中于工業(yè)機械、醫(yī)療保健設備以及大科技板塊的公司,并沒有見到消費板塊公司。

  這和當下大家熱烈關注AI、機器人等相關主題公司的市場情緒頗為吻合。

私募圈,新一輪消費股“魷魚游戲”來了?  第2張

  02

  也有機構逆勢埋伏

  當多數(shù)人選擇一個方向,是和多數(shù)人保持一致還是站到另外一邊?

  這個魷魚游戲中的“難題”現(xiàn)在也交給了當下的私募機構。

  而確實有少數(shù)機構勇敢的完成對消費股的布局,并在凈值沾到便宜。

  下圖為截至3月14日的知名私募產品表現(xiàn)(第三方平臺梳理)。資事堂依據最近兩周單周凈值表現(xiàn),疊加年內收益數(shù)據發(fā)現(xiàn):

  部分業(yè)績領先的機構,可能積極配置了消費板塊。

私募圈,新一輪消費股“魷魚游戲”來了?  第3張

  同犇投資就是一例。這家曾經的百億股票私募,在2021年初“抱團股”行情結束后,凈值出現(xiàn)了大幅回撤,并從百億私募陣營“退群”。

  然而,在2025年初,同犇迎來了大幅的凈值反彈,暫列年內主觀多頭私募第一名。

  資事堂從第三方渠道獲悉,同犇投資重點持倉方向就是港股上市的互聯(lián)網平臺公司、消費主題公司。

  至少從2024年11月開始,這家私募開始從“偏好大消費”切換為“新消費”,認為后者的成長性更好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:這家年內業(yè)績的領跑者,其起家的投資策略就是聚焦大消費,創(chuàng)始人童馴是中國最早一批的消費行業(yè)賣方分析師。

  03

  “悅己消費”更受追捧

  結合年內的收益數(shù)據,資事堂發(fā)現(xiàn):部分業(yè)績復蘇的主觀私募和公募專戶產品中,也有和同犇類似的案例。

  典型是管華雨的彤源投資、陸航的復勝資產、陳光明的睿遠資產(專戶產品)、胡建平的拾貝投資、劉曉龍的聚鳴投資等。

  進一步調查發(fā)現(xiàn):陸航執(zhí)掌的復勝資產在2月份加碼配置了港股消費股,涉及專業(yè)零售、紡織及服飾、家庭電氣及用品等相關板塊,港股消費股在他們整個持倉中占比超過三成。

  復勝資產近期向持有人匯報時指出:網絡時代不同于此前的房地產時代,消費行業(yè)也從過去簡單的功能性消費,向體驗性消費轉變。基金經理對消費行業(yè)的觀察不再是簡單的升級或降級,而是消費習慣的重大改變。

  通俗地解釋:此種“消費”模式就是花錢買快樂、買感受,而不是買實用的東西。它更注重情緒上的滿足,比如開心、放松、成就感。

  換言之,基金經理開始關注“花錢滿足幸福感”的投資機會,而不是實用功能的投資,這類消費趨勢在年輕人群體中能產生即時的情緒價值。

  04

  “等待”A股消費股回春

  資事堂了解到:業(yè)內主動選股的大型私募中,星石投資在2024年末就全面看好消費代表的內需型機會,并在多頭倉位上做足了準備。

  這家百億私募創(chuàng)始人江暉是中國第一代基金經理,也是2000年代中期第一批”公轉私“的投資人。

  三方平臺數(shù)據顯示:截止3月14日,星石投資代表產品年內凈值收益接近10個百分點。

  這或許是因為星石投資的消費股配置更多集中于A股,而不是前述私募偏好的港股。

  星石投資對于重倉消費股的理解,歸納為“內需為王,聚焦消費“八個字。

  “交易結構來看,內需消費類、順周期資產擁擠度較低,估值仍在偏低水平。”

  星石投資如此重倉內需,大邏輯則是:當前中國宏觀背景與1999年-2001年的“519行情”相似,政策有力轉向將帶領權益市場底部反轉的強勁驅動。

  在星石投資看來,首先看中的反彈機會來源于供給面突出的消費服務,如航空、快遞、酒旅等,其次是需求彈性突出的消費品(如品牌服裝、醫(yī)療服務、白酒、化妝品)。